1. 善用銀齡智慧,開拓銀齡工業,釋放銀齡勞動力,充實本港勞動人口
* 參考星加坡,為聘請 65 + 人士提供退稅優惠,以不同年齡退回 3%-10% 的稅款。
* 開設勞工署就業中心「銀齡求職組」,專責為銀齡人士和雇主進行配對
* 配合輕工業、小型工業、Upcycling Center、藝文工業等,善用銀齡人士智慧和勞動力,為改寫行業充實勞動力根基
* 除低技術工種(如餐廳侍應、看更、清潔等)外,政府應鼓勵雇主開設更多中度技術職位,聘請退休人士做兼職或義工(例如合廠的熟齡女工及楊震社區中心的陪診服務等)
2. 老有所依:試行青銀共居、「雋悅」 中產化
* 香港現時有 15 萬獨居長者,數字每年增長 55%。
* 參考澳洲、荷蘭、美國等地,研究「青銀共居」;解決安老院舍和家居看護嚴重不足問題
* 推行「青銀共居自願計劃」,透過評估自願參加計劃長者的家居面積、養老需要等,讓 30 歲以下的年輕人與他們共居,照顧獨居老人需要,同時為香港房屋問題提出新選項。
* 新加坡、日本的智能老人家居帶領著居家安老的潮流,被各國仿效;而房協的非資助優質生活項目「雋悅」雖能提供類似住宅服務,卻因為租金過於高昂而未能惠及普羅大眾;
* 我們建議讓「雋悅」模式的老人住宅普及化,為中產人士提供多一個安老元以外的選擇
3. 改革安老事務委員會,發展樂齡科技新香港
* 香港不乏面對銀齡市場的初創科技企業,奈何面對業界缺乏合作、資金募集、文化差異和商品質量監察等問題,多數初創企業意興闌珊甚至面臨倒閉;
* 在安老事務委員會中加入 1 至 2 名和引領市場有關的初創科技企業代表,促進業界和企業交流
設立安老事務委員會「樂齡科技事務組」,為有關企業提供資金、試用平台、人脈和資訊等,促進野結發展